9月11日,副院长史书强率队到建昌县大屯村和建昌县兴业种植合作社油用牡丹基地调研,建昌县扶贫办主任马宝良、大屯镇镇长韩向阳、大屯村两委班子成员、我院派大屯村驻村工作队队员和科技服务部、高粱所、花卉所、旱地所、果树所等相关专家陪同调研。
驻村工作队队长孙洪强汇报了我院2019年在大屯村开展的产业扶贫工作及取得的示范效果,经过我院几年的帮扶,大屯村完成了整村脱贫摘帽,巩固了脱贫成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谷子新品种“朝谷58”和“燕谷18”是国家优质二级米,米质好,产量高,已在建昌地区推广20000余亩;“辽杂19”酒高粱抗旱性极强,出酒率高、酒质优,而且食用性也较好,已在建昌地区推广5000余亩,通过大户、合作社示范,带动了酿造高粱产业的发展;“早金酥”梨早果性好,矮化密植经济效益显著,今年我院在大屯村新建设梨示范园4个;我院选育的“香悦”葡萄在当地表现出良好的市场竞争力,贫困户李国友发展半亩庭院葡萄生产,近两年效益均达到4000元。
花卉所裴新辉汇报了科技支撑建昌县兴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情况。合作社于2015年成立,建昌县牤牛营子、素珠营子、喇嘛洞3个乡镇8个村158户农户入股合作社,形成“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在我院专家的指导下引进牡丹芍药品种200余个,种植50余万株。专家对特异品种嫁接扩繁和种子繁殖进行技术扶持,种苗实现了规模化生产。协助合作社陆续开发了“辽西湖”牌牡丹油、牡丹酒、牡丹茶等系列产品,建设天香源国家AA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
史书强强调,驻村工作队要根据建昌县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积极协调相关研究所科技帮扶农事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把我院优新品种和适用技术实实在在转化为生产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品牌,提高农业生产附加值,让更多地区、更多贫困户受益,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